最新网址:www.biqiwu.net
首页 > 历史军事 > 天启风云 > 第四百七十一章 天井之战(六)

第四百七十一章 天井之战(六)(2/2)

目录
好书推荐: 女神的贴身男秘 灵泷诀 独自在三国 民国烽火 虎贲巾帼传 大明求生指南 浪子夜行 三国之杀伐系统 道岳独尊 蜀山剑宗系统

“眼下关城之内是人心惶惶,百姓商贾都强烈要求打开城门,本来那北汉大将李彦能有了打开城门的打算,只是我军一至,战局一起。那李彦能又将这一打算给抹灭掉了,这井关城易守难攻,而且大周将士都发动了两次攻城,都没有一点效果。丰先生想出了一计,可巧破井关。”

“大哥,攻城是难,若要巧计破城,唯有进入那城内,不知道丰先生想到什么法子可以让我军混入那井关内。只要我们能够混进那城关之内,那城必破无宜。”凌云早就想到了这一点,他疑惑的向柴荣问到。

“三弟这是问到了点子上了,只要我们用计使得那李彦能打开了城门,到时就轻而易举的混进城内。再坚固的城池,只要内部攻破了,那么它就等于土崩瓦解了。”柴荣笑着道,他一扫以往的阴沉表情,脸上开始有了一丝的笑意。

大周军发动的第二轮攻城还是以失败告终,这一轮攻城以大周将士死伤无数为代价,使得大周士气下降了不少。大周军营里随时可以听到伤员嚎叫之声,四处弥漫着郁浓的血腥气息,让整个大周军营蒙上一层低靡的气息。

石守信满身血迹的走进了柴荣的营帐之中,“末将无能,让我大周将士蒙羞,请陛下责罚。”他一进营帐便负荆请罪般的向柴荣自责道,那满脸的胡须脏乱一片,赤红的双眼快要喷出火花来。

柴荣上前将石守信扶,便安慰了一番,这才让这名勇猛无双的大周将领下去。这一日大周一共发动了两次进攻,都以失败告终,而且大周将士死伤无数。那守城的北汉军却是死伤甚少,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。

迟日,大周军再一次的鸣号敲响战鼓,发动了第三次攻城,只是这一次的攻城并没有派多少人,只是寥寥的数百而已。那些大周军士一来到城墙下,便没有完全搭起攻城云梯,便弃下云梯纷纷的逃了回去。

有了第三次攻城就会有第四次,与第三次一样,第四次的攻城并没有惊起太大的波澜来,数百名大周军从周军队列里冲出,然后到了城墙下,又纷纷的逃了回去,还没有等从那城墙上射下的箭矢,周军早就逃得一干二净了。

而这两次指挥攻城的却是赵匡胤,石守信等一干将领全部被大周皇帝柴荣唤进了自己的营帐之内。那些将领还同有明白发生什么事,一阵撕杀声响起,很快那阵响彻山野的撕杀声就被消弭下去,如被那吹过的春风拂过般,很快就没有动静了。众将领虽然心中疑惑,但是也不好开口询问,毕竟前两次攻城可是损兵折将的,他们哪好意思询问。

就这样,这日里发动了好几次攻城,但都是雷声大雨点,后来那井城关上的北汉军都懒得开弓射箭了。他们眼睁睁的看着数百名大周军跑到城墙之下,然而又仓惶而逃。城下倒是被周军丢弃了数百架的攻城云梯。

“看起来周军也不过如此罢了,应该被我北汉大军给吓怕了。将军,这次必能阻周军于井关外,到时将军可是大功一件啊。”李彦能身旁的副将不禁的眉开眼笑,看着那些仓惶而逃的周军,恭维的向他道。

“不错,看起来周军是被吓怕了,不然怎么会一连几次攻城都弃云梯而逃,他们还没有到城下就逃走了。石守信也算是大周一代名将了,却没有想到如此的不堪,大周国无将矣。”李彦能老怀宽慰的欣然道。对于城下的局面,他可是看得一清二楚,前两次大周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城战事,可这两次却让大周吃够了苦头,这两次就让大周损兵折将不计其数。而今日里,这几次只不过是做做样子罢,就好比一只困危的老虎一样,临死前还要发几声咆哮,但是却无法伤人。

“将军,现在城内怨声载道,照常下去,恐会引起民愤啊。城内封关多日,这城里的平民百姓都无法生存,还有那耶律无忌虽然这几日里有所收敛,但这一切的罪恶都算在我们北汉军的头上。是不是适当的时候可以打开城门,好平复民愤啊。”那副将心翼翼的向李彦能提议道,眼下大周军来势汹汹,却再也无力发动更加猛烈的进攻,周军迟早是要退去的。

“待周军退走之后再,眼下还是要加倍防范。不管怎么样,都不可以掉以轻心,大周举国之力北上,必定是做好充足的准备。我等切不可因为一时之功而忘乎所以,等陛下攻下泽州和潞州这两座大城,这算是大定啊。”

“是,是,是,将军教训的是。是属下骄傲了,但民愤不平的话难保这些刁民会出乱子。属下以下,待周军退去,还是要开关行通的。”那副将的眼里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,他不由得将自己的身子弯得低低的。

“好了,本将自有打算。”李彦能的心情并没有因为那副将的话而改变,一切只要等周军撤退之后,他才能放心的打开城门。

比奇屋最新地址www.biqiwu.net
目录
新书推荐: 红楼:选项系统助我位极人臣 家父汉武,子不类父? 炮灰的人生2(快穿) 寒门毒士 封地一秒涨一兵,太后你该如何是好? 大秦:我的心声被政哥偷听了! [HP哈觉观影体]穿越少女的社死现场 三国:重生阿斗,我一统天下 逼我当皇帝是吧 三国,汉高祖亲自匡扶汉室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