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网址:www.biqiwu.net
首页 > 都市言情 > 技艺天王 > 第三百六十九节 不是不相信,而是真的没见识过这种技术

第三百六十九节 不是不相信,而是真的没见识过这种技术(1/2)

目录
好书推荐: 弘时之帝殇 人狐之约 绝宠兽妃:王爷太难缠 13路末班车 极品娱乐家 网游之兵临三国 大明雍王 冥天楼 重生之无敌仙师 晚嫁将迟

王副组长:“好像有那么一点道理,比我导师的考证,秦先生的分析,更切合古人的实用主义。”

在考古学中,社会学科也是一项重要的佐证。

只是关于‘柿蒂纹’,没有学者会想到用中医药理来考证。

毕竟现存漆器、青铜器上的花纹,第一眼看去,便会先入为主的判定为柿蒂。

一旦先入为主,后面的考证,实际上是一步错步步错。

譬如物理学家认为光是波,就构思各种实验证明光是波。

直到证明光是波的实验无意间证明了光的波粒二相性,这才恍然大悟。

有些时候,人们与真相只隔一层纱纸,但那层纱纸,却极难捅破。

而秦淮的分析,干净利落的、不留半点争议的将纱纸捅破了……

十几位专家擦了一把汗。

不是吧?

他们敏锐的察觉到,秦核舟貌似给考古学家们添加一份负担!

以前,考古学家需要懂历史、懂绘画、懂化学、懂物理、懂地质、懂宗教、懂经卷、懂古文。

而秦核舟刚才那番分析,若是写成论文发表,考古专业肯定要加一门学科——中医学。

惨绝人寰啊!

“我分析得合情合理呀。”

秦淮微微一笑。

“合理合理,非常合理,秦先生见解独特。”

“秦先生博闻强识,能将中医与考古联系起来,这种考古方式自成一派了。”

舔就得了!

这种考证方式,确实让人耳目一新,且无懈可击。

“那依秦先生之见,这种花纹,应该如何命名?”

“方华。”

秦淮能推翻柿蒂纹,自然有自己的命名。

十几位专家聚精会神的倾听。

“通‘芳华’,指的是四方的花,来源于上古时代炎帝-神农部族的‘华’图腾。

其实这个词不难找。

屈原在《楚辞·九章·思美人》中记述:“芳与泽其杂糅兮,羌芳华自中出。”

后人王逸对前一句的解释是:“正直温仁,德茂盛也。”

对后一句的解释是:“生含夭姿,不外受也。”

宋玉《登徒子好色赋》也有:“臣观其丽者,因称《诗》曰:遵大路兮揽子祛,赠以芳华辞甚妙。”

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:“芳华鲜美,落英缤纷。”

梁武帝《乐府·芳树》:“绿树始摇芳,芳生非一叶。一叶度春风,芳华自相接。”

秦淮一连串举例下来,饶是眼前的十几位考古学家,都有些茫然。

毕竟他们也不是什么都懂。

很多时候,都需要翻阅海量资料,甚至是到其它博物馆查看卷宗。

一般而言,一位学者能够翻阅海量资料,从资料中对比出证据,那就是极为了不起的学者了!

但秦核舟……却如同一座博物馆似的往外掏资料?

须知。

他们这些专家,并未事先让秦核舟准备资料,纯粹就是秦核舟奆佬随机应变,每一句话,都是真才实学!

服气。

心服口服。

“我依稀记得,方华纹在青铜镜上经常与枝蔓纹样连用?之所以这样用,是取意《诗经·大雅·緜》中的‘绵绵瓜瓞’。用来祝福子孙绵延不绝。故而,柿蒂纹肯定是错误的。”

当秦淮再一次强调时,刘教授长吁一口气。

他的直觉没有出错!

当然,若不是秦核舟这番有理有据、无懈可击、鞭辟入里的论证,他这种人微言轻的学者,无论说什么也改变不了局面,除非是和秦淮一样。

比奇屋最新地址www.biqiwu.net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新书推荐: 与前夫的重生日常 偏偏宠爱 血沙 亏成麻瓜从文娱开始 异世卡斗 他趁虚而入 异界铁血之旅 和女神们的荒岛生涯 女神的绝世高手 离婚后前夫哭着求复婚
返回顶部